近日,園林學院植物景觀規劃設計團隊博士研究生南歆格、晏海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包志毅教授為通訊作者撰寫的“Assessing the thermal environments of parking lots in relation to their shade design characteristics”論文在國際TOP期刊《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中科院1區,IF=7.587)上發表,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城市戶外熱環境相關問題近年來得到了廣泛關注和研究。由于過高的空氣溫度和太陽輻射等因素的影響,地面停車場這類灰色基礎設施往往是城市中的過熱區域。目前針對戶外停車場熱環境的研究多聚焦于不同下墊面的熱效應,關于遮蔭等景觀設計因子的熱環境調控作用還極其缺乏。基于此,本研究調查了不同遮蔭設計特征的城市地面停車場的熱環境差異,重點探討了樹木和遮蔭設施及其組合的相關熱效應與調控機制。
研究結果發現:(1)各停車場白天空氣溫濕度差異較小,僅高蓋度樹蔭下點位始終具備顯著降溫增濕效果,其空氣環境更多受局地氣候區和周邊環境影響。(2)無論遮蔭形式如何,高遮蔭均能產生更好熱效益。相同陰影面積下樹木的冷卻能力優于廊架并優于遮蔭網,而遮蔭設施自身在降低地表溫度方面更出色。(3)不同蔭蔽對空氣溫度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機制。樹木通過削減太陽輻射和自身蒸散過程在整個白天持續發揮冷卻作用,而廊架和遮蔭網難以有效改善空氣溫濕度甚至具有負面影響。(4)提高草地覆蓋率同樣能減弱遮蔭網對空氣溫濕度的負作用,并有效降低地表溫度,高覆蓋草地對地表的降溫效果不亞于小冠幅樹蔭。


(園林學院 植物景觀規劃設計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