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們在向村民了解村里的綠化情況。 (陳勝偉 攝)
本報訊 暑假剛開始,浙江余姚、慈溪、奉化、象山等地迎來了一批佩帶著校徽的“農技員”。他們是應寧波市林業局等單位邀請專門參與寧波地區綠化狀況普查的浙江林學院學生。他們中既有名優果林專業的,也有花卉園林專業的,既有在校的本科生,又有拿到了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本科畢業生。
“因為工作都是露天開展的,我們每天早5點半就開始工作,這樣中午烈日當空的時候就可以休息一小時,晚上6點才休息。”在余姚泗門鎮擔任普查工作的大三學生朱春曉告訴筆者。他和同一年級的另外3個同學分別被安排到余姚的16個鄉(鎮)開展綠化普查,每個同學要調查4個鄉(鎮),每個鄉(鎮)有二三十個自然村。他們每天要深入鄉村,統計每個村子的綠化面積,統計每一塊綠地里的樹木種類、高度、胸徑、樹齡以及分布狀況,還要對村莊道路的河流綠化情況、進村道路綠化情況、樹種結構調整情況以及農業示范園區的綠化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每個村子的喬灌木面積多少、經濟林面積多少、竹林面積多少、綠籬花壇草坪面積多少、未綠化面積多少,每個村子有多少人、人均綠化面積多少、主要道路河流綠化長度多少都必須經過仔細的測量和調查。
浙江林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余樹全教授告訴筆者:“這次由14名學生組成的寧波地區綠化情況調查服務團,將開展1個半月時間的普查工作,普查后的數據一方面提供給寧波市林業局,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這些學生的畢業論文提供材料。”
已經被曬得黑黝黝的城市男孩阮小塞即使中暑了,也沒有下“火線”,他和其他同學一樣,白天在外做調查,晚上回到房間里還要做內業、整理數據,最后還要寫近1000字的實習日記。他說:“這種機會不是隨時都有的,大家都很珍惜。我們大部分的畢業課題都和生態、綠化、林業有關,這次實習中收集的材料,相信對下學期做好畢業論文會有幫助。”
按每個鄉(鎮)有15個村子計算,每個學生需要調查60多個村子,而且許多村與村之間距離相當遠。盡管這樣,這次參加綠地普查的14名同學到目前為止都堅持下來了,沒有一個逃兵。由于工作出色,這些學生中已有相當一部分被所在實習單位相中,他們畢業后將直接進入這些實習單位參加工作。
《中國綠色時報》 2004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