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有包車來的,有拖著行李的,有家長陪同的,有探營的……昨天在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財經學院、浙江林學院舉行了經貿管理類和農林水利類專場招聘會,300多家單位吸引了浙江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萬余名學生。
2005年我省高校預計有12萬畢業生走上社會,浙江籍生源畢業生則達到15萬名以上,與今年相比有較大幅度增長。為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省教育廳按專業分類舉辦高校畢業生多場專場招聘會。
作品比簡歷更有用
在現場,很多畢業生都帶著漂亮的簡歷,相反,有學生沒帶簡歷而帶來了自己的作品,這些作品頗合用人單位的心意。許多學生就憑手中的作品,獲得了第一份工作的錄取通知書。
很多前來招聘的學生對有一些單位接收大量的簡歷,告訴應聘者回家等答復表示不解,“我們制作的簡歷花了很多錢,有的單位只招一人,卻接收上百份簡歷,真懷疑他們會不會仔細翻看。”相比而言,拿著作品來的同學就明智多了,作品一攤開就吸引了用人單位的注意,經過交流簽訂了協議。
寧波某景區開發公司老總說,“簡歷雖有一定作用,但我們并不完全信任。我們采取現場完成筆試的方式進行考核,像設計類專業,現場測試一下就知道水平了。”
單位要人品不要文憑
在面對薪金、地域和公司實力等方面,大多數求職者顯得更為理性,均表示會更多考慮自身的專長與自我發展的空間,其次是公司實力和自己的興趣愛好,最后才會考慮到薪金和地域因素。
在財經學院,一家來自溫州瑞安的民營企業在短短一個上午就收到了上百份應聘材料。浦江宇新工藝品有限公司這次只招聘兩名員工,卻吸引了70多人,很多學生看中的是該企業給予半年培訓的這個機會。
“我們最看重學生人品,專業技能反倒排在第二位,文憑并不能代表一切。”好幾家單位告訴記者人品比文憑更重要。
記者在現場看到,麗水學院、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派出了10多輛專車,送學生前來參加就業招聘會。許多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招聘會現場,不少大二、大三的學生也來這里趕場,“探行情”,南京林業大學的幾位學生更是拖著自己的行李參加招聘會的。看來想找一個好飯碗還真有點難啊。
《今日早報》20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