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農林大學自然教育研究中心聯合浙江大學園林研究所、咫尺自然等,發起了“尋喜鵲,知杭州”公益活動,旨在通過公眾參與,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
喜鵲自古被視為“吉祥使者”。南宋蘇軾主政杭州期間,就將其視為政通人和的象征,多次在《虎丘寺》《異鵲賦》等作品中描繪喜鵲。作為城市生態健康指示物種,喜鵲的種群動態也反映著綠地系統的連通性。

近年來,杭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但是缺乏系統性觀測數據,缺少杭州喜鵲的準確數字。
在4月1日“國際愛鳥日”到來之際,吳曉華、葉喜陽、徐曦等教師共同發起了“尋喜鵲·知杭州”公民科學項目,希望在尋喜鵲的過程中,共同調查和了解杭州市喜鵲的數量和分布特征,共同了解和傳承鳥類文化。

為更好地推進“尋喜鵲·知杭州”公民科學項目,主辦方還邀請了鳥類學博士、浙江博物館館長陳水華擔任項目顧問,聯合浙江大學、大地之野、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蔣村青年商務社區、融創服務共同推進項目實施。
據介紹,作為即將召開的“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東道主,杭州不僅將展示其在生態保護方面的成就,還將通過公民科學項目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中國經驗,彰顯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目前,“尋喜鵲·知杭州” 公民科學項目已經正式啟動。4月25日志愿者報名時間結束后,將參加鳥類調查培訓。5月,志愿者將選定一條主辦方預設的樣線完成調查。調查活動結束后,主辦單位還將開展以喜鵲為主題的剪紙、風箏、刺繡等文化交流活動。
“計劃在杭州市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余杭區、臨平區、錢塘區、富陽區、臨安區10個區劃分5km×5km的網格402個,根據志愿者招募情況,每個網格內設置1-2條長度為1km 的樣線展開調查。目前,為了扎實做好這些工作,我們將動員1000+市民成為‘喜鵲觀察員’。下一步,我們還將建立杭州市喜鵲分布動態數據庫,分析城市綠地結構與喜鵲棲息地關聯性,挖掘宋韻文化地標中的喜鵲意象。”吳曉華說。

項目組成員葉喜陽說,項目組將提供必要的觀測裝備支持,如計數器、觀測記錄表等,幫助志愿者更好地完成觀測任務;提供志愿者證書,為表現優秀的志愿者頒發榮譽證書。參與項目將納入杭州志愿者時長管理,在杭州相關志愿服務激勵體系中發揮作用。參與的志愿者將享有優先參與更多有趣的自然科學活動的權利。
咫尺自然機構的張應超表示,期待更多的市民能夠成為科學發現的參與者,參與“尋喜鵲,知杭州”公益活動,為研究杭州喜鵲種群數量、分布規律和生態習性提供第一手資料,助力推動城市生態保護科學發展。
http://ydy.zhongsou.com/WebApi/custom_detail?mongoId=67f3c046ce781b0d678b4569-11 《綠色中國》:20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