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農林大學和北京林業大學共10名學生組成的“風景園林專業聯合畢業設計”項目,在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候選區正式啟動實施。該項目以“齊溪國家公園小鎮”總體設計為題,重點圍繞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功能優化、生態保護與產業協同發展等關鍵領域開展創新性研究,旨在為國家公園建設提供高校智慧與解決方案。
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候選區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區域,保存著全球罕見的連片分布中亞熱帶低海拔原生性常綠闊葉林,不僅是長三角城市群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構成,更具備獨特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齊溪鎮是錢江源園區的入口社區,承擔著平衡生態保護與區域發展的重要使命。作為國家公園與城鎮體系的過渡樞紐,齊溪鎮承載生態保育、自然教育、訪客服務等復合功能。與此同時,也正面臨著三大核心命題:如何構建景觀風貌管控與科普解說系統的協同機制,如何實現傳統產業轉型與生態產品開發的有機銜接,如何促進社區服務設施與自然教育基地的融合創新。
本次跨校聯合畢業設計項目由江南鄉村宜居環境保護與利用國家創新聯盟主辦,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開化錢江源生態產業研究院聯合承辦。項目將依托“校-地-企”三方協作機制,構建“理論教學+田野調查+方案設計”的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旨在通過風景園林學科的系統思維,構建國家公園入口社區的新型營建模式,探索風景園林專業教育與國家公園建設需求協同創新的實施路徑,推動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的有機融合。
江南鄉村宜居環境保護與利用國家創新聯盟理事長、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院長趙宏波表示,本項目將充分發揮跨學科協同優勢,構建“政-校-研”協同機制,組織風景園林、生態保護、城鄉規劃等領域專家組建聯合導師團,指導師生團隊開展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產業升級三大專項研究。通過實地踏勘、社區訪談、多輪論證等環節,確保設計方案精準對接國家公園建設標準與社區發展訴求,推動理論成果向實施導則轉化,為打造具有全國示范意義的國家公園入口社區提供技術支撐。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鄭曦表示,本次選題定在錢塘江發源地、自然生態系統完備、科學研究成果頗豐的錢江源園區,這是落實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實施地,希望兩校師生深入探索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協同共進的有效路徑,為國家公園建設貢獻高校智慧與力量。
據介紹,該聯合教學實踐將深度對接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戰略部署,聚焦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目標,以規劃設計創新推動生態價值轉化。項目將通過建立跨校聯合教研組、在地化雙導師指導體系,著力探索風景園林專業教育與國家公園建設需求對接的新模式。師生團隊立足多學科交叉視角,系統開展生態敏感性評價、文化景觀保護、社區產業升級等專項研究,致力于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建設標準,為錢江源園區國家公園入口社區營建示范工程提供技術支撐,著力構建生態保育與社區振興互饋發展的創新范式。
截至目前,在開化縣政府、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及齊溪鎮政府的協同推進下,聯合畢業設計團隊已經開展了開題論證與系統性調研,并通過實地踏勘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傳統村落聚落、特色產業園區等重點區域,師生團隊深入掌握了生態本底特征與社區發展訴求。
“接下來,我們將協同開展風景園林專業聯合畢業設計教學實踐,以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候選區入口社區建設為切入點,著力構建教學研用一體化創新平臺。”參與本項目的應屆畢業生李昊陽表示,本次教學實踐通過跨校師資聯動、實地課題研究、在地方案設計三大實施路徑,圍繞國家公園入口社區規劃標準、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協同機制等關鍵領域研究,力爭打造具有示范價值的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建設樣板。
“該實踐項目不僅為教學實踐搭建了真實的課題平臺,更標志著國家公園社區建設邁入‘專業智庫支撐、多方協同共治’的新階段,將為后續編制兼具生態價值與實施效度的規劃方案奠定堅實基礎。我們希望通過校地協同創新,既為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實踐載體,亦為國家公園入口社區規劃建設提供可復制推廣的技術規范。”浙江農林大學畢業生導師鮑沁星表示,十分期待本次教學成果轉化為推動區域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的實質性方案,為長三角國家公園群建設注入新活力、貢獻高校智慧。
http://kjb.zjol.com.cn/html/2025-03/21/content_2862543.htm?div=-1 《科技金融時報》:202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