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參與植樹造林,把綠色種子種進心里!”“推進‘生態育人 育生態人’工程,把生態文明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边B日來,伴著漸濃的春意,在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浙江農林大學校園里,一場持續開展的植樹節暨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系列活動給美麗的校園增添了一抹抹新綠。
在植樹現場,師生們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手持鋤頭、鐵鍬等工具,挖坑、扶苗、鏟土、澆水……大家將紅豆樹、浙江楠、柿樹、細柄阿丁楓、三角楓、紅豆杉等一批樹苗種植在校園里。師生們在植樹的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生態文明意識,用實際行動植綠護綠,為美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在該校3000多畝校園里,各種形式的植樹活動、生態文明教育活動將如火如荼地開展。

浙江農林大學是“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等稱號,植樹造林一直是該校的優良傳統,校園里目前已經建成木蘭園、薔薇園、牡丹園、山茶園等幾十個植物園區,擁有包括中華水韭、天目鐵木、伯樂樹、百山祖冷杉、南方紅豆杉等珍稀瀕危植物在內的3300多種植物,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中小學師生和游客慕名而來接受生態文明教育。
為鼓勵師生樹立植樹保綠意識,近幾年,浙江農林大學繼續加大植樹造林活動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向師生介紹植樹的有關知識和注意事項,指派林學專業的教授、專家在植樹現場進行指導,確保種下樹苗的成活率。每年植樹節前后,浙江農林大學都會開展各種形式的植樹護綠活動,倡導廣大師生自覺履行《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公約》,積極參與綠化養護,持續增強全校師生的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激發大家植綠、愛綠、護綠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作為浙江省唯一的農林高校,浙江農林大學校園里不僅按照校園與植物園“兩園合一”的理念進行規劃建設,而且還擁有一片面積達幾十畝的濕地,成為《觀賞植物學》《測量學》《氣象學》等課程的校內教學實踐基地,既為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提供了就近、就地、便捷的實習條件,又節省了辦學成本。校園也建成了弘揚生態文化、傳播生態文明的重要陣地,成為集生態文化、科普景觀、健康休閑、生物多樣性保護于一體的多功能生態校園。
在建設優美校園的同時,學校十分重視對學生的生態素養培養,并設置了生態學專業,開設了包括環境科學、生態工程學、景觀生態學、生態規劃在內的大量生態科學課程和實驗,而生態環境類課程成為全校性必修課。同時,學校各級團學組織、學生社團每年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開展生態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弘揚生態文明觀;充分發揮校園的生態傳播、科普教育與生態文化示范輻射作用,生態文明教育資源面向全社會開放,敞開校門接納省內外中小學生參觀研學,并定期舉辦生態節系列,引導師生市民感受生態文化、學習生態知識、增強生態意識。
從2021年開始,浙江農林大學開始全面實施“生態育人 育生態人”工程,通過著力實施“生態課程、生態文化、生態環境、生態研究、生態實踐等五大育人行動計劃,讓生態理念融入“三全育人”改革各領域和“十大育人”體系各環節,貫穿學校思政工作各方面和人才培養全過程,滲透校園每個角落,引導全體師生強化生態文明理念和主動擔當意識,攜手打造與辦學目標相適應、具有生態特色的思政育人品牌,探索具有學校特色的育人工作新模式,構建生態特色鮮明、具有較強農林標識度的“三全育人”工作體系。
與此同時,學校不斷豐富思政課程的生態教育內容,挖掘課程思政的生態育人元素,發揮課程課堂的生態育人功能,加強生態創意產品呈現、生態文化品牌建設。通過深入開展愛綠、植綠、護綠“三綠”行動等活動,建設環境優美的綠色校園,打造風格獨特的文化景觀,構建協同開放的教育基地,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和生態意識。更加注重對學生生態實踐的引導和鼓勵,規范師生生態文明行為,樹立“綠色節約”生態新風,塑造師生“陽光善美”生態人格……浙江農林大學正在努力使每個師生都深刻地烙上“生態印記”。
浙江農林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浙江省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萌發地。一直以來,浙江農林大學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彰顯學科專業生態化、人才培養生態化、科學研究生態化、社會服務生態化、校園建設生態化和大學文化生態化,“生態”二字始終是學校浸潤根系的辦學底色。今后,學校將繼續深化植綠護綠工作,推進生態文明教育,深化開展大中小學生態實踐教育,讓生態可感可知,努力將生態文明的種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
http://wap.cztv.com/articles/index.html?pubId=2450933浙江之聲:202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