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農林

- 校內新聞熱線:9291819
“以前我們種的甜龍竹,要到夏天才出筍。沒想到現在甜龍竹冬天也出筍,這真的多虧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每年送來的‘科技紅包’。”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的一片甜龍竹基地里,看著剛剛挖出來的又大又嫩的甜龍竹筍,當地的竹子種植大戶笑得合不攏嘴。大家圍著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桂仁意教授,感謝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
從2022年開始,桂仁意就開始利用寒假春節期間前往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等地送“科技紅包”。他帶著研究生團隊,連續多年在向當地竹農傳授改良甜龍竹種植方式的技術,讓昔日只有夏天才能出筍的甜龍竹,實現了冬天也能出筍,賣出了好價格,增加了竹農的種植收益。
從事竹子研究的桂仁意教授,這幾年春節前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南昌江、廣東韶關、重慶忠縣、四川宜賓等地的竹林里度過的,他給竹農們送上各種形式的“科技紅包”:不是指導農民經營管理竹林,就是幫助竹農選育優良的竹子品種。桂仁意覺得,作為一個農林科技人員,只有把科研成果播撒在三農大地上,讓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群眾,才是自己最大幸福。
和竹子研究院的科研人員一樣,每年春節前后,浙江農林大學的很多教授,并沒有利用寒假期間好好回家,而是把這個假期當作服務群眾的好時機:他們帶上科技資料、帶上最新成果,走出學校、走出實驗室,給全省各地的農民送上了一個個“科技紅包”,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在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黔山牧業等農場基地里,浙江農林大學的科技特派員、畜牧養殖專家王翀教授,寒假一開始就來到這里送“科技紅包”。他和團隊成員就肉牛養殖技術與企業、農戶進行交流,對產業發展、提高肉牛瘦肉率、秸稈高效利用、酒糟+秸稈等技術等進行了深入指導,并送上了“秸稈飼料化利用及牛羊養殖”“圍產期湖羊母羊及羔羊健康養殖技術”和“肉羊飼料霉菌毒素防控技術”等“科技紅包”,進行專題培訓指導。
在浙江省景寧縣紅星街道浙南畬醫(金線蓮)創新技術產業園、浙江省平陽縣懷溪鎮和騰蛟鎮等地,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專家邵清松教授帶領團隊,圍繞金線蓮規范化栽培技術、金線蓮精深加工產品研發等進行指導。這幾年,邵清松教授團隊在景寧建設了金線蓮的科技小院,指導的當地金線蓮種植基地負責人陳相濤入選了浙農英才,他們在平陽建立的省級博士工作站成為當地科技特派員示范點。
據介紹,利用放假期間開展科技服務,為廣大農民送上一個個“科技紅包”,現在已經成為浙江農林大學專家教授們的共同行動。寒假開始后,該校不少專家教授都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科技服務,以自己的形式為鄉村全面振興和推進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朱斌說:“高校的專家教授,既是老師也是科技人員,寒假期間老師學生放假,但是科技服務卻不能放假。作為農林高校,立德樹人是根本,強農興農是使命,無論是否假期,我們的專家教授都應該牢記服務三農的使命,利用科研成果積極服務社會。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在服務群眾的同時也實現農林高校研究人員的價值,這也是社會賦予高校科研人員的使命職責。”
https://app2.gmdaily.cn/as/opened/n/0edbf70174c8459c8665b558fee34854 《光明日報》客戶端:202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