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學校隆重舉行2018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校黨委書記周國模,校長應義斌,副校長王自勇、金佩華、沈月琴,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胡祖吉,校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童曉暉等出席典禮,典禮由校黨委副書記史永安主持。

應義斌作題為《別走得太快,等一等心靈》的講話。他指出,當我們走得太快,不僅容易忘記當初為什么會出發,往往還會迷失心靈的航向。人生不是一場百米短跑,而是一場拼耐力、比心態的長途馬拉松。他希望同學們把握好“快”與“慢”之間的辯證統一,學會讓自己“慢”下來,培養如哲人般的思考與感悟,踐行如工匠般的執著與專注。

應義斌強調,“慢”是為了更高效地“快”起來,而高效的“快”同樣是為了更好地“慢”下來。人生就是在對“快”與“慢”靈活把握的過程中,實現事業與心靈的共同升華。
研究生導師代表蔣繼華教授、畢業研究生代表方秋爽同學先后發言。

學位授予儀式上,應義斌為每一位畢業研究生頒發證書、撥穗正冠,合影留念,學院院長和研究生導師共同見證這一莊嚴時刻。

典禮表彰了省級、校級優秀畢業研究生、校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獲得者及導師。
典禮結束后舉辦了“師恩難忘 研途憶彩”——畢業研究生感恩話別活動。畢業生們紛紛表達對導師的感恩,導師們為畢業生送上真誠祝福與囑托。

2018屆博士、碩士畢業研究生與畢業生家長代表,各學院黨政負責人、學生辦主任,畢業班輔導員、班主任、導師代表,校辦、宣傳部、研究生院、保衛處、團委等部門負責人參加活動。

(研究生院 戎幸 新聞中心 陳桂鵬)
別走得太快,等一等心靈
——在2018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校長 應義斌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各位家長、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2018屆584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的畢業之期,而后意味著你們即將踏入社會,繼續放飛夢想。作為你們的校長和老師,此時此刻,我的心中有一個關于時間的矛盾:我很想時間能夠快些走,好讓優秀的你們盡快在時代的熔爐里千錘百煉、淬火成鋼,早日成為國家、民族、社會之棟梁。同時我也希望時間能夠慢點走,因為師生間的情感與不舍,讓我和所有老師們不愿如此善良、如此努力、如此優秀的你們離開農林大學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但是,在這你們完成學業并走向未來的重要時刻,我首先還是要向順利完成學業并全面成長的各位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另外,在座的同學們非常幸運,因為你們在校期間親自見證了學校在加強內涵建設和提升辦學實力上先后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如:成功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同時獲得五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順利入選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植物學與動物科學、工程學2個學科領域同時進入ESI全球1%;獲批浙江省屬高校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等。在此,我特別想說的是,這些突破性成就的取得與在座各位同學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因此,我代表學校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正如前面所言,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為人生中的“快”與“慢”而反復思量甚至糾結。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發覺,我們周圍許多人的生活正變得越來越“快”:期望快速學習、渴望快速致富、盼望快速升遷,就連一日三餐也常常被快餐速食所替代……誠然,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經濟社會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也給身處于現代社會的人們帶來了豐厚的物質回報,但這樣的“快”生活同樣催生出社會性的焦慮與浮躁。每一個人每天似乎都在與時間、與生活、與他人賽跑,時刻擔心自己因為沒有別人“快”而失去立足之地,成為他人眼中的“loser”。即使是還未進入職場的你們,同樣在爭分奪秒考證書、投簡歷、拿offer,時常感到壓力山大,生怕自己輸在畢業后的起跑線上。當然有人會說,慢下來就意味著要落后,落后就意味著人生的失敗。可事實當真如此?
我想先與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一支西方考察隊到印第安人生存的原始森林考察,請了當地土著做向導,考察隊為求盡快達成此行目的,便馬不停蹄地前行三日,但就在這時土著向導卻要求大家停下休息一天,眾人不解,問其原因,這位有些年邁的印第安人一笑:“如果我們走得太快,靈魂就會落在腳步的后面,所以我們還是要等等它”。同學們,在你們即將離開母校之際,我想與你們交流的話題就是“別走得太快,等一等心靈”。因為,當我們走得太快,不僅容易忘記當初為什么會出發,往往還會迷失心靈的航向。當我們總是以夢想之名,終日奔波于人海之間,是否捫心自問究竟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有益心靈的書籍?有多久沒有認真總結經驗,反思自身不足?又有多久沒有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接受來自靈魂深處的詰問?要知道,人生并不是一場100米短跑,而是一場拼耐力、比心態的長途馬拉松,那些先聲奪人、暫時領先的選手未必能夠最終勝出,反而那些起步稍緩卻懂得科學分配體能的選手卻大有厚積薄發、后來居上的可能。
我們學會讓自己“慢”下來,是要培養如哲人般的思考與感悟。
有人曾問過巴菲特先生,成功投資的奧秘是什么?巴菲特的回答非常簡單:學會獨立思考和保持內心的平靜。在風云詭譎、瞬息萬變的風投領域,巴菲特先生更像是一個哲人,他一直堅持認為,花大量時間在閱讀和思考上,在當下這個復雜、快速且多變的信息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即將走出校園、踏入社會的同學們來說,更是如此。因為,未經深思熟慮的決策可能會讓數月甚至數年的辛苦積累一朝落空;長期焦慮緊張的生活亦會導致意志消沉、身心俱疲。可能直到最后才會發現,自己僅僅只是忙于擺脫眼前的窘迫,卻始終無法獲得長久的釋然。我們要讓自己“慢”下來,絕不是為懶惰懈怠尋找借口,更不是原地踏步、不思進取,而是在對當下和未來、眼前和長遠進行深度思考的前提下,對自身進行深刻剖析與客觀認知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有益的人生經驗和更深層次的精神感悟。
我們學會讓自己“慢”下來,是要踐行如工匠般的執著與專注。
在當下,“成名要早、致富要快”成為不少人所推崇的價值取向,人們往往關心的是那些能直接帶來眼前利益的“快餐式”技能,而常常忽視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但凡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總有其內斂甚至沉默的一面,他們時常需要屏蔽外界雜音、隔絕外來紛擾,憑借對于事業近乎執著的專注與熱愛,懷著“功成不必在于時”的“慢”心態,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從而贏得世人的尊重與贊譽。所以同學們,無論今后你們是進入職場,還是選擇繼續深造,對事業付諸如工匠一般的執著與專注,才是你們從平凡中脫穎而出的憑借。只有慢得下性子、耐得住寂寞,通過經年累月的厚植與積淀,才能讓自己真正擁有行業中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我們“慢”下來并不意味著就要舍棄“快”,而是要理性把握“快”與“慢”之間的辯證統一。學會“慢”下來是為了更高效地“快”起來,而高效的“快”同樣是為了更好地“慢”下來。實際上,原先不斷做物質“加法”,將物質豐富等同于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在某種程度上,當下的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后物質時代”。后物質時代個人以及社會的發展更加注重“質”的提升而非單純“快”的變化,更需要的是善于思考、行為專注、人格健全,懂得理性把握“快”與“慢”的人,而非那些急功近利、一味求“快”,永遠奔波于事與事之間的人。如果擁擠的地鐵、忙碌的工作和匆匆的人群不可避免成為生活中的常有畫面,那就請你們讓生活適當“慢”下來,讓自己能夠多一份靜思、多一份專注、多一份感悟。
親愛的同學們,自你們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起,你們的人生就已經和母校結下不解之緣,母校永遠是你們可以依靠的港灣。今天,距離母校的60周年校慶還有119天,我特別歡迎在座的各位同學能夠返校共慶母校的甲子華誕!屆時,同學們也可暫時忘卻疲憊、放下繁忙,或在東湖一畔和昔日師長暢談心聲,或在銀杏大道與同窗好友共訴往昔,或在古風走廊獨自一人回味過往、憧憬未來,重溫校園時光所帶來的身心放松與精神愉悅,體會“時間慢下來”所觸發的心靈感悟和智慧啟迪。也許正如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說的那樣:“我們都要好好學會‘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謝謝大家!